目前分類:改變命運--了凡四訓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529.jpg

這篇文章要和大家分享另一位也是因為改變觀念也成功改變人生命運的真實故事---袁了凡。

袁了凡先生生於明朝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卒於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享壽七十四歲。浙江嘉善人,早年被孔先生將一生命運算定,知道了「生死有命,遲速有時」,所以淡然無求,後遇雲谷禪師,為其開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道理,遂改別號「學海」為「了凡」。

 

了凡先生深深服遵雲谷大師教誨,盡其一生,實行改過積善之法,成為世人行善修德改造命運的傑出典範。《了凡四訓》原名《訓子文》,是袁了凡先生教育兒子的四篇家訓,文理具暢,開啟人的智慧。

文章標籤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c555.jpg

【了凡四訓】原文 (積善之法)

何謂護持正法。法者。萬世生靈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參贊天地。何以裁成萬物。何以脫塵離縛。何以經世出世。故凡見聖賢廟貌。經書典籍。皆當敬重而修飭之。至於舉揚正法。上報佛恩。猶當勉勵。

 

【譯文】什麼是護持正法呢?

文章標籤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凡四訓】原文(積善之法)

【原文】何謂大小。昔衛仲達為館職。被攝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惡二錄。比至。則惡錄盈庭。其善錄一軸。僅如筋而已。索秤稱之。則盈庭者反輕。而如筋者反重。

仲達曰。某年未四十。安得過惡如是多乎。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因問軸中所書何事。曰。朝廷嘗興大工。修三山石橋。君上疏諫之。此疏稿也。

仲達曰。某雖言。朝廷不從。於事無補。而能有如是之力。曰。朝廷雖不從。君之一念。已在萬民。向使聽從。善力更大矣。

※ 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苟在一身。雖多亦小。

文章標籤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nner2.jpg

(積善之方)

【原文】天地鬼神之福善禍淫。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凡欲積善。絕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愛人之心則端。有一毫憤世之心即為曲。

純是敬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辯。

文章標籤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60.jpg

(積善之法)

【原文】馮琢庵太史之父。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學。路遇一人。倒臥雪中。捫之半殭矣。遂解己棉裘衣之。且扶歸救甦。夢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誠心。吾遣韓琦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

【譯文】馮琢庵太史之父是一個秀才,做學生的時候,有一年冬天,早晨去學堂的路上,看到有人倒在路上雪堆裡,已經快凍僵了,就解下身上的棉襖將他包住,扶他回家救活此人。

晚上夢見一天神告訴他說:你救人一命,出於至誠真心,我將派遣韓琦做你的兒子。後來生琢庵(馮琦,字琢庵)(韓琦是宋英宗、神宗時期的宰相)

文章標籤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凡四訓】原文

【原文】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汙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

 

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大抵最上治心。當下清淨。才動即覺。覺之即無。苟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文章標籤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凡四訓】原文

【原文】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閑己之邪。

【譯文】(此段開始為了凡先生對兒子要謙虛的教誨)

你的命運不知是如何?

文章標籤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凡四訓】原文---佛前發露懺悔,求取功名

因將往日之罪。佛前盡情發露。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雲谷出功過格示余。令所行善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

語余曰。符籙家有云。不會書符。被鬼神笑。此有秘傳。只是不動念也。執筆書符。先把萬緣放下。一塵不起。從此念頭不動處。下一點。謂之混沌開基。由此一筆揮成。更無思慮。此符便靈。

【譯文】因此我便在佛前,將過去的罪惡全部說出來,不敢有任何隱瞞。並且寫了一篇文章作證明。第一件事便先求考取功名,立下誓言要做三千條善事,以回報天地諸佛菩薩神明祖宗之恩德。

 

文章標籤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