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問題的解方---論語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論語.學而篇》--學論語,記善言。日日應用之,心定身安,家庭事業有成。
※ 子夏曰 : [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說 : [ 夫婦之間能夠注重道德恩義,遠離美色。侍奉父母能竭盡己力。服務領導者能夠必定先公後私,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 能夠誠正信實。雖說沒有學過五倫之理,但是能日日行此五倫,就是學習了。]
※子夏,孔子弟子,名卜商。
 

此段話是說明倫常之義。倫者是五倫。常者是不變。這是人倫之學習,時代有變遷,但是此人倫之學不能變。
◎ 賢賢易色,是說明夫婦之倫,夫婦重德不重色,以正人倫之始。
◎ 竭力事父母,此乃理所當然。
◎ 事君致身,在官員當以民事為先;在民間工作辦事,當先盡心無欺。
◎ 交友之間必須信實,辦事、言語,皆無欺騙,才可說有信。
◎ 五倫是學習做人道理的根本,行在五倫,就是學做人處事的道德學問了!

 

※《集解》曰:[ 孔子曰。易色,以好色之心好賢,則善也。]
一般人皆喜好美色,人之常情。但是既然已經結婚,或是談戀愛,有男女朋友,皆應當在人生交往、互動過程中,首先注重雙方的,道德恩義觀念的培養學習,心靈才能充實安定。
 

文章標籤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語.學而篇》--好學
◎ 孔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教誨我們人人應學習做君子,而君子是求學求道的人,比食居更重要。
所以不要太注重在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專心求學。

又說君子做事之前要審慎周詳,做事時要敏捷。說話謹慎,慎於言就可以使自己做到守信守義,就是有道德而學有專長之人。
君子所學如有疑問,要請教有道德有專長之人,求他指正,可以已是說好學了!


※ 現今之人都被[網路短影片]所危害,已經很少有年輕人能夠靜下心來研讀深厚的道德學問。尤其是youtube titok 等這種無意義的影片充斥網路,其中大部分更是虛假無道德的影片,使得自己心靈靜不下來,焦慮不安,遇事又感情用事,做錯抉擇。
更無法忍受挫折,耐心減少,長久下來就無法實現夢想,事業無法成功。

若是能遵循至聖先師孔子所言,夢想、事業當能實現成功,心靈安定,遇事不焦躁,
言行進退有據,親近良師益友,人生必然順遂。

 

祝大家福慧雙修  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

好學的標準是什麼呢? 孔子告訴你!!

 

文章標籤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語】---[學而]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為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 子貢問:[人雖然貧窮,而無所諂媚求取,人雖富有,而不驕傲。這樣做人如何?]
孔子說:[如此做人可以了。但是不如貧窮而樂於求道,富有而喜好學禮行禮。]
子貢領悟說:[是否就如《詩經》所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將自己如象牙玉石一般打磨,修正,成為一個美玉、美器,成就德行!]
孔子說:[賜也,已經可以和他談論《詩經》了,告訴他樂道好禮,就領悟到引用《詩經》中詩句的來理解我的意思!]

※ 在春秋亂世中,子貢問孔子做人處世的道理。世間有貧富,貧窮容易起諂媚心,奉承權勢富貴,為非作歹,以求改貧為富。富有更容易升起傲慢無禮之心,欺凌霸惡,奢侈浪費,以錢權欺凌弱勢之人,招致禍端,家破人亡。
所以子貢請問孔子:安於貧窮,不諂媚權貴;富有者不驕慢的善行,這樣的德行夠嗎?

 

孔子說一般人貧而不諂,富而無驕是可以,但是不夠好。不如安貧樂道,樂於求學道義,心中就會知足不貪,就會快樂!

而富人能喜好知禮學禮,就能以恭敬待人,比不驕慢更進步,更好,不致貪而無厭,成為禽獸。
 

子貢領悟孔子之意,樂道好禮,就是詩經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日日修身行道,增長學問,才能成德,成為美器。就是現代的成功人士。
 

文章標籤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語》--【學而篇】
◎ 子曰:[ 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導 : 教導誘引。德 : 道德。 格: 歸向正道。
齊: 整飭。整頓。
政 : 法教、法制。

※ 孔子說 : [ 國家用政治領導人民,政府為政者制定施政條文,令人民遵行。民眾如有不遵守者,就全部用刑罰來懲罰、治理人民。這樣所得到的效果,就是人民為躲避刑罰而服從政令,不是心服。刑罰稍有鬆弛,人民就會犯法,而不認為犯法是羞恥之行,就是沒有羞恥心。
 

《管子.牧民篇》曰:[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國民無恥,亡國之日。],國民沒有羞恥心,無惡不作,國家就會混亂滅亡。
以道德引導教育人民,如有人民不遵從政令者,就以禮義、禮法來整頓治理人民,人民就會有羞恥心,以犯罪為羞恥,而誠心歸向正道,擁護政府。]

 

◎ 從古至今不論凡聖都知道言行是由心念主導,心想什麼就會去做什麼。 人之所以比禽獸有靈性,有能力就在於有羞恥心。有羞恥心後才能有自我反省的觀念,知道自己做錯了,勇於改過,解決自身的問題,人類社會因此進步。

孟子曰:[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就是說明人無羞恥心,就會為所欲為,自私自利就好,無惡不作,而不認為有何不對,如此就和愚昧無知,只要三餐溫飽就好的禽獸沒有兩樣,因此羞恥心是對於人類最重要的觀念之一,所以人不可無恥!

而羞恥心是人類本就具有的智慧性德,需要道德禮義來加以教育引導才能醒悟、發掘出來,人一旦醒悟就會自律,自我約束,心向正道,就不必外在政令刑罰來懲罰、整頓,社會國家自然上下一心,穩定進步。所以政令刑罰要以道德智慧為根本來同時施行,才是圓滿無缺的方法。

 

這句話是上至總統下至平民都應該學習、遵守應用的智慧善言。禮義廉恥是維持國家運轉,走向富強康樂的四大基石,五倫、五常、八德則是國家治理教育人民的支柱,否則也是會造成國家走向衰亡的道路!

文章標籤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語.學而》篇
◎ 孔子曰 :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不憂慮他人不知道、不了解我,只憂患我不能知道了解他人。學習做仁德君子,有道而他人不知,道不能行,屬於天命,時機未到,沒什麼可憂慮的。若是我不能知人,實在是大患。做領袖的人不能得到賢才,求學的人不能得良師益友,因為自身不能分辨賢愚之人,福禍不明之故,誤交小人、惡友,所以是一大憂患!
◆ 患 : 憂患。
◆ 道 : 聖賢智慧之道。

※ 孔子教誨我們應當學習了解我們周遭之人,父母、兄弟、親朋好友,上司同事等等,才能分辨善惡、賢愚之人,與人和諧相處,做明智的抉擇,親賢臣,遠小人,離惡友,人生才能實現志向夢想,並且遠禍修福。

他人能不能一時的知道了解自己並不重要。更不必在意執著他人、外在的眼光想法,心中自然安寧不焦躁,不憂慮。若是一直在意、顧忌他人眼光、看法,日日心中必然痛苦萬分,何必自找痛苦虐待? 況且這也是很愚笨又錯誤的心態!

最重要的是自己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性格等等各方面嗎? 有反省思過,涵養謙虛胸懷嗎?

 

《易經》曰:[ 潛龍勿用,終日乾乾 ],就是要自己沉潛修學,累積學識,厚積薄發,與時俱進,時機一到,日久必能有人能知道了解自己!

例如諸葛臥龍先生,在隆中躬耕隱居十年,才能被劉備三顧茅廬。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