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台灣新聞報導有二位網紅,一位叫超哥,一位叫Toyz。因為其中一位去超哥的餐廳用餐,無禮批評菜色太難吃並且口出惡言,使得對方不能忍受侮辱,憤而暴力聚眾毆打傷害,使得toyz受重傷住院,而另一方被告訴訟,雙方蒙受損失,都沒有好處。

雙方會爭鬥的起因?--[ 貪嗔癡慢疑 ]五毒念

這個故事使我想起《禮記》曰:「禮者,不妄說人,不辭費,不逾節,不欺侮,不好狎,修身踐言,謂之善行。」,還有古德云 : [ 責人時: 要含蓄,忌太盡;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這二句智慧處世之善言

為什麼中國古聖賢要教育我們不可以隨便說人的過失、短處,及說話內容要簡潔只說重點還要有禮貌,不可以隨意開玩笑、戲弄、嘲笑他人,甚至不可用言語行為侵害侮辱他人,強調修正自身缺陷及實踐老祖宗的智慧處事善言,才是有禮的善行善言?

還有也教育未來世代的我們如何去正確規勸他人的方法 : 就切忌太過、太盡、太直、太真?

淨空法師說中華五千年儒釋道傳統文化所流傳下來的智慧經典,都是我們中國聖賢老祖宗的個人親身生活經驗、體會的苦樂智慧觀念。都是他們真實的人生體會與經驗所累積的德行、智慧方法,能夠使自身在社會中工作;家庭相處中與人和諧相處,進而互相求進步、幸福安樂。

 

而從這個【忌】字上就可以明白聖人教育我們要對待他人像對待自己一樣相同,將他人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要同等放在心上,將他人的不喜歡視同自己的不喜歡一樣重視,也就是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仁德心。

再白話一點就是不要觸犯他人的忌諱、禁忌,以避免引起雙方互相憤怒情緒及爭鬥,造成傷亡的惡果,得不償失

《大學》曰:[ 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憤懥,則不得其正。],就是說明人會因為憤怒情緒而失去理智,理智為正知正見,而時常憤怒之人就會將【禮義廉恥】拋諸腦後,只為自私自利,損害他人也在所不惜,那後果是什麼呢? 就是超哥、toyz那二個網紅的現世報,傷人傷己又傷財。

總結以上聖賢的教育觀就是人類因從小被家庭、社會所污染的[ 貪嗔癡慢疑 ]五種錯誤觀念(起因),又沒有受過聖賢智慧教育,無知又傲慢,為貪求名利去做各種愚蠢惡毒的言行,去傷害他人而造成外在人事環境的反撲--外緣,那自作自受的結果,就是失去生命財產的痛苦。[ 因+緣=果 ]聚集在一起,絕對受報。所以 佛說:[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不是很真實呈現在我們眼前嗎?

 

造成人生絕對失敗的主因之一 ---傲慢!!

從這二個網紅因為小事爭鬥,進而擴大造成社會不安,浪費國家歲收來處理訴訟事件,就令我學會因果報應是有向外影響的擴散效應,不只自身承受痛苦,也造成外在國家社會的心靈、財物損失。因為維持治安的警察司法系統都是由人民納稅錢支付,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小事件會造成2000萬台灣納稅人的財物損失,佛說:[ 人我一體,境隨心轉。],唉! 真是說得太對太好了!!

而會使人類對於自身有錯誤的幻想及認知,就是[ 傲慢 ]這個習氣所造成的。而 佛說這個習氣是[ 過去無量世 ],及現在世所累積在[ 潛意識 ]的觀念種子,一遇到外在環境人物的誘發就會出現,自己都無法控制。除非有日日在反省思過,知道謙虛涵養,修心修身的功夫,否則大部分人類都不知有傲慢這個觀念習氣,還自認為是正常的情緒,可見 佛說人有【愚痴濁見】是說真實話!!

責人時,切忌盡言、太過,以免造成自身的傷害損失!!

尤其網路言論自由不易管控,像是許多網路網紅為了許多原因,在影片中放肆發言,述說己見,也不知真實情況,或是有真實證據發表,而觀看之人也會容易被迷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知害慘多少人造下惡口業,因緣會遇時,人生家庭、事業失敗之狀,瞬間出現,到時怨天尤人也無用!!

所以《弟子規》云:[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太上感應篇》曰:[ 不可虛誣詐偽,讒毀平人。]《十善業道經》曰:[ 不可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無量壽經》云:[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儒釋道三教聖人都教育我們要謹慎保護自己身口意,不可隨意說人過失缺點,以避免自己造惡業,也損害他人利益。(平人: 無辜善良之人。)

證嚴法師說:[ 嘴巴說惡言的人,不是好人。],這是真實的教誨因為言語行為是由心念去帶動的,心中想說人是非就是造惡念,當然就口說出來同時帶動身體去執行。例如網紅toyz就是真實案例,若沒有起惡念傲慢習氣,如何會在公共場所當面說人菜色的缺點呢 ? 同時更沒有想到會因為這個無知惡行,等於【斷人生計】引起對方的憤怒吧 ! 所以 佛言人的貪嗔癡三毒念,再歸納就是一個【癡】,意指人類想法錯了、做錯了、說錯了!

 

那要解決改掉傲慢習氣的智慧方法就是---謙虛 ! 只有謙虛才能將自身的想法全部注重在自己身上,才能完全的觀察到自身的優缺點、能力的強弱、智慧的深淺等等各方面,期使自己在事業家庭、人生能有更美好幸福成功的狀態;也更能使心量擴大,客觀地向他人學習優點,接受指正批評。

雖說人人都知要謙虛,但要做到卻不容易,尤其向人諫言更不容易,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得罪他人,使人心生憤怒。所以孔子言:[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聖人孔子尚且向古聖先賢學習如何做人、如何說話、如何有禮義,更何況是亂世地球的我們呢?

 

正確責備、勸諫人時的原則 : 要含蓄,忌太盡;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

古德云:[ 責人時: 要含蓄,忌太盡;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禮記.曲禮》曰:[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

( 禽獸: 只知飲食生存,不知是非善惡道理的低智商動物。)

 

古德云:[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彰,國乃滅亡。],因此禮義廉恥對個人、群體非常重要,大至國家是繁榮昌盛的主要支柱,小至個人更是人生成功的基礎周公、孔子將【禮】的定義已經說明的非常清楚,就是確定應該親近和遠離的,例如親賢友,遠小人;判斷決定是否確定及關聯疑惑,例如懷疑人偷竊物品,沒有證據就不能說出口。分析同異與類別,例如男女性別的不同,工作的同異之處。教育人人明白了解是非善惡的道理標準,知曉要做好人善人,不做惡人愚人

因此[ 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紛爭辯訟,非禮不決 ],所以在確定他人是否有犯錯過失之時,都要確定清楚是善是惡是對是錯,是對個人有益,還是對大眾有害? 因此像網紅toyz這種個人主觀偏頗的味覺飲食喜好,就不可在網路上公諸大眾,否則就是非常無禮無義的行為,因誤導大眾會使商家生意蒙受損失,店家當然會生氣! 事後二位網紅也不知反省就是無羞恥心,就與禽獸相同了。白話說就是智商不高的動物了。

所以確定要勸諫、責備人時,應當要先判斷分析確定清楚之後,私下無人時,當面理智婉轉、含蓄的當面勸說善惡是非的道理,期使他人心中能感動。為何一定要委婉含蓄? 不可太過分、太直接的當面侮辱或直說? 因人人皆有自尊自愛之心,人最愛的是自己,當然不喜歡精神暴力、言語暴力,暴力是傷害,婉轉含蓄巧妙的說話技巧是一種愛護的表現,是一種真正利益他人的行為。佛言:[ 人我一體,自他不二。],因此勸諫責備是一種希望他人能有幸福安樂人生的慈悲心、仁德心,不只為自私個人利益而已

但是也不是人人都是適用婉轉含蓄,這就要看個人平常訓練累積的說話技巧,及是否有識人之術及胸懷智慧,台灣坊間有數不清的言語技巧書籍,就看個人是否願意學習。

所以不清楚何時何地何人該說何話,及自身起心動念是善是惡的想法都不謹慎清楚,說完後果如何也不清楚,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為所欲為不就是與禽獸無異? 就像是羊群效應,第一隻羊跳下懸崖,後面一群羊跟著跳,結果就是全部滅亡。羊群就是低智商動物,與許多網路網紅行為、社會爭鬥案件的情形不是很相像嗎?

 

遇到他人的網路惡評該如何自處?

1.遇到惡評自己應該生感恩心! ---感恩惡評消我惡業災禍!!

現代人被科技網路滲透綁架,更有上癮的現象。同時觀念也被汙染的很嚴重,很多個人、商家都忘記了人人應該要追求[卓越典範]的本質智慧,而不是去追求外在虛幻虛假的好名聲或評價!同時也忘記了凡是人類各個皆有不同的想法,80億人就有80億種不同想法,事實是每個人都【不可能】令人人滿意歡喜。就像有人喜歡基督上帝,不愛媽祖一樣。有人喜愛辣食,有人討厭。

所以網紅為了追求流量名聲及金錢,可以做一些符合社會光怪陸離的要求,或是譁眾取寵越奇怪越好,因此就有名了。而商家也會為了網路名利評價,忘記應該創造出【卓越商品】才能真正吸引消費者,使商業壽命更長久。總而言之就是迷失至善本心了

 

【了凡四訓】曰:[ 名亦福也。名者,造物者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金剛經》中 佛曰:[ 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

袁了凡先生所說的【造物者】就是三世因果定律,如果本身實力及所作所為與盛名不相同,那就是在消耗本人的福報,福報一用完災禍就出現。而人類現在世的一切物質福報皆由過去無量世所行善業累積,是有一定數量的;若是現世沒有再繼續行善布施積福,很快就會消耗光,福報用完過去世、現在世累積的惡業災禍就降臨了。而如果沒有過錯卻被人批評辱罵或毀謗,造成惡名聲,也許眼前會有一點損失,但是日後會有善果回報在子孫身上,名聲的好壞並不是人類肉眼所見所想的短利、壞處而已,實際是與複雜三世因果有密切的關連,凡人無法完全清楚明瞭的!

而且 佛說人本身沒有過錯卻忽然被人批評毀謗辱罵,是在幫你消除過去世惡業,惡業一消災禍遠離,得此好處因此要心存感恩,感謝批評毀謗的人使自己遠離災禍或墮落惡道,是這個道理

所以不論個人、商家應該要回歸正常的善良商業本質,以追求卓越品質的商品或影片內容,來滿足人群的需求及本身的獲利,長期累積堅持,人群自然口耳相傳,名聲自然顯耀,商業利益也自然越趨成長。所以卓越本質是善因,好名聲是善果;若是愚昧無知,倒果為因,只知一昧追求名聲金錢利益,那災禍惡果很快就出現了!

 

2. 有過錯則改之,無則嘉勉,以理智平常心、清淨心對待惡評!

【了凡四訓】曰:[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閣一生。],【弟子規】云:[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所以與其擔心網路惡評、毀謗影音,不如聽了凡先生教誨,每日反省知過改過,日日精益求精,他人所說有道理是事實則改,無道理無事實則不必理會在意,完全忘記不再想它,就是平常清淨心。清靜心則生安寧快樂感覺,心靈痛苦憂愁就消失了。同時他人觀察也許比較客觀,能聽到有正直誠實人的建言勸諫,應當感到高興,因為自己會進步,同時小人損友會遠離,那也等於災禍會遠離自己,好處多多,何樂而不為呢?

 

3.遇到現實他人惡評惡言應當以冷靜理智、忍辱智慧以對,方為上策!!

俗語有說:[ 一個銅板敲不響。],意指若是二人紛爭不是事關生死大事,皆可以冷靜沉默以對。一方面給自己思考處理方法的時間,一方也可以令事態漸漸化小、化無,進而消彌於無形。尤其適用於網路惡評意見,不必有任何解釋反應,自然此類留言會消失。

弟子規云:[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若是現實的惡評也不必急於解釋,應當冷靜理智思考先當時的批評內容,在當下調查清楚,事後思考如何處理才是上策。否則隨意答應,就會發生怎麼做都不對的情況。如果是特別惡劣的辱罵或言語、行為暴力當然要報警處理,以免事態擴大危害安全。

周公聖人言:[ 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有禮是善因,安全和諧是善果;無禮是惡因,危險爭鬥是惡果。【禮】之一字包含做人處事的道理及外在言行舉止的禮節所以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平日要認真學習【禮記】中的智慧,將它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每日一句感恩、謝謝、對不起就是行善業,並不費錢,長期終身累積善業資糧,謹言慎行,必得人人敬重,何愁工作事業不興旺?

 

祝大家福慧雙修 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