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及下一代都能日日生活順遂、心想事成、幸福美滿,夢想、事業、財富都能成功實現,這是結果,但是如何做到呢?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想要實現自己幸福人生願望,就必須從自己及下一代努力學做好人、善人,這才是人真正能幸福的原因!

 

要學做好人、善人,第一件要做到的事,就是要學懂及實踐《弟子規》。許多人看輕《弟子規》,以為是幼童才要學習,其實弟子規是每人終其一生都要做到之事,這是基礎根本。

 

如同大樹之樹根、高樓大廈的地基。沒有根本就沒有幸褔、成功,沒有原因就沒有結果。尤其父母是每一位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模仿的偶像,如果自己沒有真正的[以身作則],做個好人,孩子怎能信服你呢?

 

所以希望每一位父母、孩子都能認真學習實踐[弟子規],創造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

因為這是我本人的親身經歷,有福氣能學習實踐弟子規,進而使我的人生能日日幸福、順遂、富有,便想與大家分享這個寶藏,願意相信學習的人,你的幸福人生離你不遠了!

zq_w5-5-2048x1477.jpg

 

信   (弟子規)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器。切戒之。

※開口說話誠信為第一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做到,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

 

至於欺騙或是花言巧語,更是萬萬不可做。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

 

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的內容要說事實,實事求是。

 

不可說花言巧語、諂媚言語、奸詐取巧、粗俗汙穢的話語,街頭無賴粗鄙的語氣流習,都不可沾染學習。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物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

※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事情了解得不夠清楚明白時,不可任意傳播,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不合道德義理之事,不可輕易答應,如果輕易允諾,到時做不到,會使自己進退兩難。

 

講話時要口齒清晰,咬字清楚,語速不快不慢,更不可語義不清。

 

遇到有人在說他人是非,說三道四,要用智慧判斷,不要輕易受他人影響,聽聽就算了。

 

自己無關的事不要去干涉,以免介入不必要的是非,惹來刑罰災禍。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見躋。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看見他人的懿德善行,要立刻去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

 

看見別人有邪思惡行,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每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

如果覺得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勵、奮發圖強。

 

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飲食日用不如人時,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感嘆自卑。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如果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那麼一些損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

 

如果聽到他人的稱讚,不只沒有得意忘形,反而會反躬自省,唯恐做得不夠好,繼續努力。

 

當別人批評自己的缺失時,不但不生氣,還能歡喜接受,那麼正直誠信的人,就會漸漸喜歡來親近你了。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無心之過稱為錯。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錯,便是罪惡。

 

知錯能改是勇者的行為,錯誤自然慢慢的減少、消失。

 

如果犯了錯還刻意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罪加一等了。

汎愛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只要是人就是同類,不分族群、人種、性別、宗教信仰,皆應相親相愛。

 

同是天地所化育覆載的,應該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顯,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

 

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聲望自然不凡。然而人們所欣賞佩服的,是他的處事能力,而不是因為他善於誇耀。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當你有能力可以為眾人服務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捨不得付出。

 

對於他人的才華,應當學習、欣賞、讚嘆,而不是批評、忌妒、毀謗。

 

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或者輕視他們。

 

更不可以喜新厭舊,對於老朋友或舊事物要珍惜,對於新朋友或新事物不要貪戀。

 

當別人正在忙碌的時候,不要去打攪擾亂他,但是可以協助他。

 

當別人心情不好或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閒言閒語去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別人的缺點不要去揭穿。別人的隱私,切忌去張揚宣傳。

 

讚美他人的優點或善行,就是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讚之後,必定會更加勉勵行善。

 

張揚宣傳他人的過失或缺點,就是行惡,如果指責批評太過份了,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過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缺陷。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財物的取得或給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寧可多給別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廣結善緣,與人和睦相處。

 

要將事物加在別人身上,或是託別人作事之前,先要反問自己:[如果換成是我,我願意嗎?]

 

如果連自己都不願意,就應該立刻停止。

 

受人恩惠要記得報答。他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應該寬大為懷忘掉。

 

怨恨不平的事不要長久記在心中,過去就算了。他人對我們的恩德,則要銘記在心,感恩不忘,常思報答。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對待家中的佣人或公司員工,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並以身作則。

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大更可貴。

 

如果仗勢強逼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他人才會心悅誠服,沒有怨言。

親仁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同樣是人,善惡邪正、心智高低卻是良莠不齊。

受風氣流俗影響的人多,仁慈寬厚的人少。

 

如果是真正有仁德的人,大家自然敬畏他。因為他說話公正無私沒有隱瞞,又不討好他人,所以大家自然會起敬畏之心。

 

能夠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很幸運的事,因為他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者一天天減少。

 

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

 

因為邪惡的小人會趁虛來接近我們,日積月累,我們的言行思想都會受到不良的影響,甚至整個人生走入錯誤的方向招致災禍。

餘力學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眛理真。

※不能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汎愛眾、親仁這些仁德本分之事,一昧死讀書,變成一個不切實際、不會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人,如此讀書又有何用?

 

如果只是謹守教誨,卻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因為不明事理,而依自己的偏見行事,造成錯誤而不自知,這也是不對的。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讀此。勿慕彼。此為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讀書的方法要注重做到三件事:[心到、眼到、口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學問要專一、專精才能深入,不能這本書才開始看沒多久,又欣羨其他的書,想看其他的書,這樣永遠也定不下心來,把一本書好好深入讀通。

 

必須把這本書讀完,才能再讀另外一本。在訂定讀書計畫的時候,不妨寬鬆一些,實際執行時就要加緊用功,嚴格執行,不可懈怠懶惰。

 

日積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礙不通、困頓疑惑之處,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求學當中,心裡有疑問時,應隨時筆記,一有機會就向良師益友請教,務必確實明白它的真義。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淨。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智。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書房要整理清潔,牆壁要保持乾淨。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用品要擺放整齊不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然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

 

古人寫字用毛筆要先磨墨,如果心不專墨條就會磨歪了。

 

寫出來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來。

 

書本應該分門別類、排列整齊,放在固定的位置,閱讀完畢必須歸還原處。

 

雖有急事要離開,也要收好書本再離開。書本是智慧的結晶,有缺損就要修補,保持完整。

 

不是傳述聖賢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書刊,都應該屏棄不看,以免身心受到汙染、智慧遭受蒙蔽、心智變得愚蠢、不健康。

 

遇到挫折或困難之時,不要自暴自棄,也不必憤世嫉俗、怨天尤人,應該發憤向上努力學習。

聖賢境界雖高,循序漸進也是可以達到。

pexels-thới-nam-cao-10944958.jpg

      取材翻譯自《弟子規直解》

   祝大家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妙音如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