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菩薩、[太上]諄諄教誨,但凡是我輩升起惡念惡行,就猶如行走在山高險峻的懸崖峭壁邊緣上,一小步走錯便會墜入萬丈深淵中,求救無人,粉身碎骨,悔之不及。
這些道理大部分人都明瞭,小部分人不明瞭。位高權重者知曉,位卑小民者也清楚。
但總是因為心中放不下執念,又或是愚昧無知,依憑自身的有限愚念、嗜慾、習慣、知識經驗等等,不一而足的原因,作下許多抉擇,進而導致惡果臨身,後悔終生。
2023年5月開始台灣又發生許多駭人聽聞的社會刑事事件。我深深的感悟學習[聖賢經典正法]是如何的重要!
佛陀在【無量壽經】第三十七品中說:[吾般泥洹,經道漸滅,人民諂僞,復為眾惡,五燒五痛,久候轉劇。汝等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
大意是說,地球上人類不學不信、不弘揚,甚至汙衊、拋棄[儒釋道]正法,使得正法漸漸消失,人民都作下殺盜淫妄酒等(五痛)五惡之事,承受惡果惡報如同火燒自身般痛苦。(五燒)
三千年後的人類再不覺醒,人生會更加貧苦不堪,只有大家覺醒回頭,斷惡修善,力行五戒十善,弘揚正法,互相學習勸化,使正法久住,方可淨化人心,使社會祥和,生活安全無虞。
也再次呼籲大家多多弘揚[儒釋道]三教正法,使台灣及全世界越來越美好,人心越加光明淨化,家國社會和睦相處,無有紛爭、地球能降溫,恢復和諧。
※【太上感應篇】原文
【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眝險心】
【認恩推過】:(恩:施恩惠給人。過:過惡)
※把別人的恩惠、功勞,冒認在自己身上,又把自己的過惡犯罪,推在別人身上,總是使壞。
恩惠不是自己所施所做而冒認之,不過是一時討好之計,日後他人得到真相,勸諫他改過,冒認恩惠功勞之人不只不會感激,反而會說是被人汙衊,推諉自身的過惡。
而將自身冒認之過惡找藉口推諉,也不過是一時的卸火之計,日後他人也必定得知真相。他人不只不會寬恕,而會更加憎恨其人的狡詐,真是小人冤枉做小人而已!
【證例】宋朝王曾做宰相,有人請託王曾任用某人時,必定正色嚴肅拒絕之。過後若真的任用某人又絕口不提。王曾的學生問說:[為何不讓人知道是大人的任用之恩?]
王曾說:[用賢,是身為上位領導者之職責。若是故意令人知曉,就是依徇自己私慾而挾恩索求回報,與市井買賣相同了。]
【證例】興山有一縣吏,善於欺騙人。縣官(現代市長)每施人恩澤,就說:[是我鼓吹力勸之功。],縣官或有饒恕人責罰,也說:[是我維持之力。]
凡有善政,皆認為己恩。人人皆稱讚他有旋轉乾坤之力。
之後縣官犯罪事,監察上司連同縣吏一同逮捕之,並說:[縣官常聽你言,他所作為皆是你教唆主使,豈容你脫逃罪責!],最後被鞭笞而死。
【嫁禍賣惡】
※嫁禍如同把女兒嫁給他人,他人也願意娶;賣惡也如同賣物品給他人,他人也願意買。此等險惡機心甚深,受惡報必慘。
最後災禍也必降臨自身,惡報必回歸己身及家族子孫,又有何益處呢?
【證例】宋朝郭黃中,執掌雲安軍。一日,到棲霞宮進香,夜裡夢神告知說:[黃公施惠照顧此邦,人人受福,然而一事有隱情,不敢不告知於你。
明日有人押解[殺牛者]九人至你面前,殺牛者非其九人,黃公宜詳查之。]
隔日一早,巡檢司果然押解九人來,有一士兵自稱九人是他所捕獲,欲請功賞。
然而事實是[牛]乃是士兵所殺,嫁禍給九人,又綁其九人希求得賞金。黃公一一詰問深查,士兵無所狡辯,遂乃伏罪。
【證例】有一人名程七,住[越中]。素行無賴,鄉鄰有爭鬥事者,必對其說:[能送我好酒及酬謝銀錢,便可為其出力。]
有人便應許程七,程七藉著酒醉,代人前去辱罵凶毆,無所不至。又能替人設下惡計,只要有利,無所不做。
一日,受人雇請,入府代受責罰,重傷而死,暴屍於路邊。鄉里路人見之,莫不笑罵說:[惡行可賣,性命也可賣嗎?]
【證例】2023年5月新聞報導台灣社會出現一件[賴姓高中生]因為被生父贈與高達市價12億的房地資產,有人藉著[高中生]不闇世事,單純孝順之心,被友人恐嚇有黑道覬籲其龐大資產,使其心生恐懼。
並設下同性騙婚之計,與數人共同謀財害命,使[賴姓高中生]先被下藥,繼而被墜樓而亡,偽造成[自殺輕生]假象,意圖逃脫罪責。
此事件因為背後[龐大的資產],及[賴姓高中生]生父淫亂的行為,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刑事案件,皆祈求政府司法單位能伸張正義,彰顯天理,逮捕兇手,還原事實真相。
※此[賴姓高中生]謀財害命的刑事案件,不只是[白髮人送黑髮人]人倫悲劇,也是[嫁禍賣惡]的真實註解。不論主謀者是誰,從旁協助主謀者的共犯,皆是有索取報酬的[賣惡者],與程七是相同的惡心惡行。
而主謀者又將謀財害命之罪行,湮滅證據,推卸於無形,雖非嫁禍,但也是太上所言的推過、[包眝險心],可謂是為財物泯滅人性,形同禽獸豺狼之心。
日後也許能脫逃世間刑律,但是天理昭昭,頭上三尺善惡神明監察紀錄,絲毫惡行都逃不過。地獄之刑已經註冊,現世壽命已減,福報消除,更可能禍及家人子孫。
而[被害者]因為生父的一個錯誤決定,失去了生命及人生一切,無得到任何益處,真是令人婉惜唏噓、令人憐憫。
★古德者一再諄諄告誡我們:[子孫雖愚,聖賢經書不可不讀。],又[司馬光家訓]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會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會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計。此先賢之格言,乃後人之龜鑑]。
若是[賴姓高中生]能遇見一位德智兼備的老師,教以聖賢經書智慧,能夠獨立思考,尋求警察、老師協助,不被熟人蒙騙,或許能夠逃過這一個生死大劫,守得住龐大資產。
弟子規云:[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孝經云:[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不爭於父,臣不可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當為孝乎?]
由此可知,至聖先師孔子教導我們,當父母因為私心、偏心做下錯誤決擇之時,為人子女者應當加以拒絕、勸說等種種方式,使父母更改心意,務求父母不致做下惡行,使家庭倫理分崩離析,嚴重者家破人亡,才是真正落實[孝順之行]。
自古以來,乃至現代21世紀,許多人將財產留給子孫,屍骨未寒,子孫競相為爭奪財產而紛擾不停,甚至對簿公堂。
看看古德、企業家族爭產及[賴姓高中生]的例子,你是否有所感悟:[遺留陰德給子孫,才是真正的傳家之寶!]
更重要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為何呢?
因為佛於【無量壽經】中說:[地球這一世間,是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
沒有熟讀因果善惡經書,就不易甚至不能分辨,生活周遭人事物善惡的現象,不識人心險惡,無法警惕,身陷險境而不知。
而[太上感應篇]就將世間森羅萬象的善惡因果行為,涵蓋其中,就是一部將人[險惡心行]完全說明清楚,使人有所依循警惕,就是一個真實的照妖鏡,使邪惡之人無所遁形。
例如台灣詐騙橫行,而《太上感應篇》中教悔我們要:[推多取少],就是不貪心,又說[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凡事皆要捫心自問,細細思量,從心理隱微之處洗滌探究,是否是我所應當拿取、獲得? 後果是善是惡,是利是弊?
縱然政府無能治理詐騙犯罪,自身性命、財物也能保全,詐騙集團也不能傷我分毫。就是太上所說:[心正己正,萬物無不從化者。]
這是我的親身經驗,我也接到許多關於[股市投資]、[銀行借貸]、社群交友等等不一而足的詐騙簡訊、電話、line的詐騙交友,我都秉持佛陀及太上教誨,謹慎思考、拒絕,不起貪念,大量閱讀正確知識書籍,至今不曾被騙過!
這就是能得佛陀、神明真實的護佑,因為我們對於佛陀、太上老君的諄諄教誨深信不疑,百分百照做,當然災禍遠離,福善日益加厚,人生自然平安吉祥,邪惡之人事物自然遠離。
【沽買虛譽】(沽:買、賣。譽:名聲)
※凡是假名士,假道學,假節義等類,欺世盜名,極是折福。
反之,善人務實,樸實,做些善事,不必故意避名,也無有一毫好名之心。
孟子曰:[有諸內必形諸外。],莊子曰:[名者,實之賓也。],如何是可以用買賣得來的?
沽買,有散財去邀致、射餌勾引、行術攏絡之意。每見忠臣孝子、節婦正士,身披榮名,必遭外界困難、質疑、誹謗。
究其原因,名聲也是福。造物不肯全福與人,豐茲嗇彼,自然之數,就是使其心懷省思、謙虛、如履薄冰。
更何況是無有真實善行去沽買來的虛名,上天所折損之福是如何多就可想而知!
北宋陳希夷,告誡[种放]說:[名者,古今之美器,造物之深忌,故天地間無完名。子名將起,必有物敗之。]
其後[种放]晚節果然以親屬、門生行不法事、仗官勢強買良田等事,惡名遠播,美名盡喪。
(陳希夷,名陳摶,字圖南,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通曉易學和內丹學。种放,字明逸,素有賢名,多人引薦入官,後官至工部侍郎。)
以种放之賢,依然以名勝而敗,而如今的假名士、假文章、假道學、假節義,互相標榜,廣通聲氣者,其惡行敗露不是理所當然?
常見名士得禍,悽慘之狀猷如人墜入河流之中,無法救拔,而那些專騖虛名之人,上天豈會只折福而已?
人如何可以不戒之!至於為善,又貴在陰功實德,確實做去,上天之報也深厚。
【證例】2023年2月韓國明星劉亞仁,被新聞報導其吸毒一年以上,經檢調查證屬實,人生事業盡毀,也可能入監服刑。劉亞仁素有演技、影帝美名,
又在其國內形象良好,如此吸毒惡行一曝露,也算是欺世盜名,誠如孟子所言,人之一切言行乃是心之所趨策。
《大學》曰:[人之視己,如肺肝然。]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如何掩藏的住?
尤其明星公眾人物生活物質優渥,酒色財氣誘惑更多。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人人皆時時刻刻在關注模仿,一不謹慎就行差踏錯。
明星事業更是仰賴名聲維持,方能長久,劉亞仁事件可說是令人戒慎恐懼之案例!
★更是我輩凡人反面的導師,教導我們遠離毒品藥物,心不騖虛名,力行善事陰功,簡樸生活,淡泊名利,方為長久之計!
【包貯險心】(貯:包藏。險心:奸巧害人之心)
※心中懷有奸險害人之心,即使不發顯出來,也已經是罪孽深重。佛說修橋鋪路,不如先平心地。而一念惡心即造一念惡因業,無數險惡念即造無數惡因業。菩薩尚且畏因,我輩凡人如何可以不畏?
反之,善人心地猶如青天白日,向著坦平大路走,何等正大光明。
《愣嚴經》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
而心地之險,包藏於中,使人不覺。伏戈矛於談笑,設陷阱於綢繆,猶如機械深密,山川之險峻不如人心之險!
包貯,有固不可破、密不可窺之意。了凡先生曰:[造物所最痛惡者,莫甚於心機險惡,故天報深機險惡之人,也有定時及加倍之禍。],其言確實如此!信然!
【證例】唐朝李義甫為[參知政事],容貌溫恭,與人說話必面帶微笑。而其心卻狡詐陰險,忌妒苛刻,善於傾陷,當時之人皆說他是笑裡藏刀。
又以李義甫外貌溫恭而心實害物,被取號[李貓]。日後犯罪坐事,因為大肆斂財、收受賄賂、買賣官職,由刑部判決李義甫全家流放巂州,子孫、家族從此衰弱敗壞。(李義甫,又可名李義府)
摘錄翻譯自《太上感應篇彙解、直解》
祝大家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